
彭阳县人民检察院
PENG YANG XIAN REN MIN JIAN CHA YUAN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彭阳县人民检察院
PENG YANG XIAN REN MIN JIAN CHA YUAN
2025年4月9日
彭阳县人民检察院
PENG YANG XIAN REN MIN JIAN CHA YUAN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虽已逝去,但他的思想却始终在我们身边,引领、指导着我们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开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问世已一百多年,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2013年,《共产党宣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了关于《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的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更是把学习《共产党宣言》提升到了新的文化境界和时代高度。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质,也是一个国家长盛不衰的魂脉,“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今天,如何塑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既为党的诞生、建设、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丰富的思想与养料。《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和核心文献,其所蕴含的批判精神、科学精神、革命精神必将为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提供动力。
《共产党宣言》蕴含的批判精神指导了中国文化自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在对资产阶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建设方案,“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共产党宣言》中所蕴涵的批判精神就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对新生无产阶级的肯定。中国文化的新发展也需要批判地继承,需要在对旧文化的扬弃中产生新的文化,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破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建设要“继承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继承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要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兼容并蓄,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增加养分。我们要树立起批判精神,运用好批判武器,以新时代的文化自觉,对当前社会中各种文化存在进行不断审视、修正、完善,让文化自觉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利器。
《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精神厚植出中国文化自信。《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经过分析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数据,亲自参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理性认识。这一历史性的判断和宣言,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更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博大胸襟、深远智慧以及人类命运的宏大视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认识、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剖析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时代的思想结晶,既是科学的认识和判断,也彰显出国家顶层设计为人类未来发展与命运的深刻思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为科学,所以自信;因为胸怀人类和未来,所以才有文化自信,古老的中国文化在新时代已然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共产党宣言》蕴含的革命精神推动了中国文化复兴。“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共产主义理想需要全体共产党人、全体人民、全人类同心同向同行,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进取。马克思、恩格斯从最初的“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以微薄之力与资产阶级斗争,到通过办报刊、发文章、参与论战去宣传新思想、新理论,去号召和组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在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地追寻、实践这个梦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让中国人民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感,让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强健体魄,先铸其魂,民族复兴伟业须同时推进文化复兴。近代百年屈辱历史,让中国人反省、反思本民族文化中的不足,并在东西交融、兼容并蓄中传承与发展,以革命的精神去创新、建立包容有序的新的文化体系,适应并支撑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魂魄。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是奉献给人类解放事业的一部经典的文化瑰宝,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我们应继续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汲取智慧,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寻找精神源泉并筑牢政治灵魂,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熔铸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打造出真正属于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